鐵礦石進口強勢或難持續
2013-10-15 07:39:02 來源:國際金融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隨著鋼產量釋放對市場供求面產生的影響,以及未來鋼價可能的走低,繼續維持低效生產的中國鋼廠能否有足夠大的精力維持鐵礦石的高進口量,也要打上問號。”
10月14日,知名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進口鐵礦石7458萬噸,環比增加了557萬噸。這意味著,鐵礦石月度進口水平再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9月鐵礦石進口均價為126.18美元/噸,較8月大幅上漲了7.34美元/噸。
有人認為,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進口量客觀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運行情況—去年此時,鐵礦石剛從谷底徘徊到上升通道中,而中國經濟也經歷了GDP漲幅不足8%的“艱難時刻”,F在,據多家機構的報告,中國經濟似乎又走上了上升通道,且完成年初定下的經濟目標已不成問題。
然而,回歸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實際,鐵礦石進口量屢創新高的強勢到底還能維持多久尚要打上問號。因為就未來的情況看,隨著鋼產量釋放對市場供求面產生的影響,以及未來鋼價可能的走低,繼續維持低效生產的中國鋼廠能否有足夠大的精力維持鐵礦石的高進口量,也要打上問號。
進口連續強勢
一改去年8月、9月的頹勢,今年的鐵礦石進口量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今年7月,中國進口鐵礦石達到7314萬噸,較6月大幅增加了1084萬噸,同比增長26.4%,單月進口量創歷史新高。8月進口鐵礦石雖環比下降,但仍有6901萬噸的進口量。
到了鋼市“金九銀十”的9月,鐵礦石進口量又一次創出了歷史新高,達到7458萬噸。“再次創下單月新高,說明鋼廠對原材料需求極為強勁。”西本新干線分析師劉秋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進口再創新高并不意外。媒體的一項統計顯示,今年9月,進口鐵礦石運輸船共計128艘,運量2023.5萬噸,平均每天4.27船(67.45萬噸)。支撐起這么多運量的,還是中國的鋼材需求—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最新的統計數據,9月上旬,重點企業粗鋼日產量178.8萬噸,增量0.85萬噸,旬環比上漲0.48%,同樣創下了歷史新紀錄。按此推算,全國預估粗鋼日產量215.2萬噸,增量0.85萬噸,旬環比上漲0.4%。
“關鍵是市場好了,鋼廠有了信心,便敢于進口大量鐵礦石。”一位與長三角多家鋼企打交道的江蘇鋼貿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并且從近期的交易量看,9月的銷量感覺“確實有"金九"的味道”。
還有分析稱,鋼廠的生產信心還來自于房地產市場。此前有報道稱,9月中國建筑業施工目標中標數、中標金額及獲批項目金額較前月環比增幅均有顯著幅度增長。消息稱,此舉“證明伴隨著9月傳統施工旺季的到來,各地建筑工程項目開工率激增,建材下游需求形勢較為樂觀”。
未來或難持續
然而,鐵礦石進口能否持續維持高位尚難預料。從供需面看,中國鋼材需求未來能否支撐得起大量的鐵礦石進口,值得思考。
中鋼協在9月的行業報告曾預警,盡管目前用鋼行業平穩增長,但“短期需求難有大幅提升”。中鋼協舉例稱,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0.4%,比7月加快0.7個百分點,顯示用鋼行業整體繼續保持較快發展,“但部分行業增速低于整體數據,如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8.0%,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2.2%,反映出與此類行業有關的用鋼需求增速較低”。
富寶資訊認為,由于市場基本面仍呈現弱勢,隨著補庫需求的逐漸滿足,終端采購量上升空間不大,“即使保持在現有水平,也較為困難。另外,本周公布的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雖然預期較好,但反映在鋼材市場上,恐將有限”。
另一個利空消息是,寶鋼股份日前發布的11月碳鋼板材國內期貨銷售價格調整通知顯示,11月,寶鋼對熱軋、冷軋、熱鍍鋅、電鍍鋅、鍍鋁鋅、彩涂、電工鋼等產品均開出平盤。
“此次寶鋼股份的價格政策在明面上對所有品種平盤,暗地里卻對部分產品"明平暗降",給出了100元-200元/噸的大幅優惠。”有分析認為,這顯示出寶鋼股份為穩定市場以及自身保訂單的“糾結”需求,也折射了鋼廠對鋼市后期走勢的不樂觀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淡水河谷鐵礦石和策略部門主管Jose Carlos Martins近日稱,由于中國鋼消費放緩及礦企不斷提高產量,到2018年鐵礦石生產廠家的產能將超過需求5%-6%。他還表示,到2020年全球鐵礦石產能可能達到約16億噸,而消費量預計在15億噸。